◎ 文 《法人》雜志全媒體記者 岳雷 見習記者 李遼
前不久,比亞迪接連收到德國法院傳票——Avanci專利池成員Sol IP和IP Bridge先后發(fā)起訴訟,直指其通信技術專利侵權。事實上這并非個案,近年來,中國車企海外市場的知識產權糾紛不斷。
“專利侵權、商標搶注、商業(yè)秘密泄露、權屬糾紛······這些風險如同潛伏的‘暗礁’,遍布中國車企境外參展、產品出口、海外合作、技術許可等每一個環(huán)節(jié)?!苯?,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首席專家王軍雷在接受《法人》記者采訪時,道出了行業(yè)的隱憂,“隨著中國汽車‘出海’步伐的不斷加快,知識產權問題已成為其‘走出去’面臨的首要挑戰(zhàn)之一。”
成本黑洞與防御真空
“過去,中國車企‘出海’常陷入商標侵權糾紛,但隨著產業(yè)向智能制造升級,專利糾紛已然成為橫亙在全球化道路上的攔路虎。”IEEE自動駕駛和電動車技術委員會委員裴穎說。
起訴中國汽車企業(yè)的Sol IP并非傳統(tǒng)汽車制造商,而是一家專利運營公司,也是Avanci專利池的專利權人之一。北京市京都律師事務所律師馮韻鈐解釋道:“汽車專利池是眾多汽車領域相關專利權人把各自的專利匯聚在一起,形成一個專利集合或聯盟,進行統(tǒng)一管理與運營。加入專利池的企業(yè),可以抱團向其他企業(yè)收取專利許可費獲利?!?/p>
北京智燃律師事務所律師易吉靈介紹,目前全球已有70多家車企加入了Avanci專利池,但中國車企普遍抱有疑慮,“他們認為,一輛汽車上萬個零部件,逐一去研究是否應該繳納專利許可費并不現實,畢竟車企已經支付了零部件采購費用,專利許可和繳費應該由零部件供應商去操心。即便繳納許可費,計費基數應以通信設備價格為準,而非整車價格。而兩者間的價差顯然是巨大的”。
海外專利布局的“燒錢”程度超乎想象。萬慧達知識產權合伙人蔣宇星算了一筆賬:“國內申請一個專利成本在5000元至12000元,若要獲得歐洲授權,單個專利費用直接飆升至數萬元,使許多車企在海外專利布局上并不積極?!边@導致了尷尬局面的產生——從數量上看,中國的頭部車企海外專利總量僅為豐田的1/5,在歐美核心市場的防御性專利儲備較少,難以有效應對全球化競爭中的專利訴訟風險。
上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人事與組織執(zhí)行副總經理劉懿艷曾在2024年接受媒體采訪時稱,通過對2018年至2023年的數據觀察分析發(fā)現,中國車企的專利申請主要集中在國內市場,占比80%以上;海外專利主要聚集于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市場,在國際專利布局上相對滯后。
北京市康達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茍博程說:“受專利地域性影響,一方面,中國企業(yè)的國內專利無法直接覆蓋海外市場,需通過專利合作條約或直接申請目標國專利。如果企業(yè)沒有提前在目標國布局關鍵專利,可能會導致技術被當地企業(yè)反向規(guī)避或搶先注冊?!?/p>
王軍雷認為,中國車企在海外核心專利布局不夠系統(tǒng),重點市場和高風險領域覆蓋不足,“標準必要專利相關的風險迅速上升。這類專利因被納入國際標準而具備強制實施性,權利人常借此發(fā)起訴訟施壓”。在之前提到的專利訴訟案中,涉及的兩件專利正是標準必要專利?!岸鄶抵袊嚻笤趹獙Υ祟悘碗s法律框架和談判機制時仍較為被動,缺乏應訴經驗和談判籌碼?!?/p>
“只要車輛搭載4G以上通信設備,幾乎無法規(guī)避該標準必要專利?!币准`形象比喻,“車輛像是一個大號手機,隨時隨地會有通信需求,如打電話、導航、訪問在線影音等。而路上行駛的車輛多,相互干擾也大。Sol IP的兩件專利技術就是幫助車輛在與基站通信時區(qū)分不同的發(fā)送方,避免頻道擁堵,提高通信效率和降低相互干擾?!?/p>
對此,茍博程稱,“即便某車企手握3萬余項國際授權專利,卻未在該領域形成有效專利防御,面對Avanci開出的單臺車20美元至32美元的4G/5G專利許可費,因缺乏交叉授權籌碼,也只能被迫接受單邊費率”。
供應鏈環(huán)節(jié)的“連帶責任”更讓風險防不勝防。2024年年底,小鵬汽車因供應商鋼材專利問題,在歐洲被安賽樂米塔爾集團連主機廠帶經銷商一并起訴。盡管小鵬迅速啟動合規(guī)核查,但這場風波已然敲響警鐘:在全球化浪潮中,中國車企不僅要鍛造自身的專利“鎧甲”,更需編織覆蓋全產業(yè)鏈的知識產權防護網。
從單打獨斗到抱團作戰(zhàn)
為何歐洲會成為中國車企的“專利訴訟重災區(qū)”?
王軍雷分析:“歐洲擁有完善的知識產權法律體系,法院高效的審理節(jié)奏與強大的執(zhí)行力,讓這里成為權利人維權的首選戰(zhàn)場。同時,法院判令禁售產品的可能性高,訴訟的商業(yè)威懾力強?!笔Y宇星補充說:“在歐洲,一審就能執(zhí)行禁令,短短一年多就能出結果,這種‘閃電戰(zhàn)’式的訴訟策略,常常打得被告措手不及,不得不選擇和解?!?/p>
歐洲的“專利火力”還體現在資源高度集中。王軍雷稱,諾基亞、愛立信等無線通信和智能網聯領域的標準必要專利權利人扎堆于此,再加上歐洲統(tǒng)一專利法院的成立,讓專利訴訟的“殺傷力”成倍放大。一家車企被訴,往往會牽連上下游合作伙伴,甚至直接切斷苦心經營的歐洲市場銷售渠道,多年的品牌建設也可能毀于一旦。
茍博程列出目前車企出海的三大專利痛點:首先是標準必要專利領域的技術壟斷?!霸谲囕d通信、車聯網等核心技術上,歐美日企業(yè)早已筑起高墻。就拿5G C-V2X車載通信模塊來說,它必須遵循3GPP國際標準,可能涉及高通、愛立信、諾基亞等企業(yè)的標準必要專利;就連充電接口、快充技術等細分領域,也處處是專利壁壘?!逼浯危烙詫@麅洳蛔??!皻W美市場對新能源車的碳排放標準、電池安全認證以及智能駕駛系統(tǒng)法規(guī)的要求不斷升級,貿易保護主義暗流涌動,而中國車企在核心市場的專利布局仍停留在傳統(tǒng)技術領域,面對訴訟時,常常陷入被動?!弊詈螅瑢@L險預警機制缺失?!岸鄶弟嚻笾欢⒅偁帉κ?,卻忽視了專利運營機構的‘暗箭’。目前超過60%的專利訴訟因為缺乏預警而倉促應戰(zhàn)?!?/p>
王軍雷認為,這給中國車企帶來三重啟示:出海不是簡單的商業(yè)擴張,而是一場必須提前謀劃的法律戰(zhàn)役,知識產權風險評估應成為市場拓展的“前置關卡”;在產品出口前,務必開展全面的 FTO(自由實施調查)檢索,將侵權風險扼殺在搖籃里;同時,還要強化供應鏈的知識產權協同管理,建立統(tǒng)一的應訴與授權策略,構建從源頭到終端的合規(guī)屏障,避免因單點漏洞引發(fā)系統(tǒng)性風險。
“近年的訴訟,折射出國際專利許可模式的演變?!蓖踯娎字赋觯缃竦膶@S可已從“單打獨斗”轉向“平臺化作戰(zhàn)”?!皩@氐呐d起,讓權利人擰成一股繩,集體議價能力直線上升,使被許可方面臨更高的談判門檻和合規(guī)壓力?!睂Υ耍ㄗh,中國車企在關鍵技術領域加速專利布局,尤其要在V2X通信、車載芯片、AI算法等前沿賽道搶占高地;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和知識產權政策制定,爭取在全球規(guī)則演進中占據更多制度話語權;打造一支懂技術、精法律、擅談判的知識產權團隊,系統(tǒng)提升專利許可、應訴談判和國際合規(guī)的綜合能力,在與國際專利池的博弈中掌握主動權。
“被起訴恰恰說明我們做得好。曾經,日韓車企也經歷過這樣的成長之痛?!笔Y宇星強調“被起訴并打贏才有意義”:這需要車企練好“內功”,對自身技術有清醒認知,杜絕僥幸心理;通過技術改進爭取交叉許可,降低成本;要持續(xù)創(chuàng)新,用自己的專利武器打破被動局面。
他總結道:“應對專利糾紛其實就6個字——不惹事,不怕事?!辈蝗鞘?,就是提前布局海外專利,借助專業(yè)人士的力量,建立起完善的知識產權防護網;不怕事,意味著敢于接招,通過反訴、專利無效等手段掌握談判籌碼,因為越是難啃的對手,越可能在利益驅動下給出和解條件。
中國企業(yè)是否可以發(fā)起并主導建立本國的專利池?答案是非常有必要。王軍雷分析,目前成功專利池的定價權大多被外國所掌控,并沒有考慮中國國情以及中國企業(yè)實際支付能力,部分參與國外專利池的中國公司在其中的話語權還比較弱,但我們在部分領域已經具備一定的技術實力,包括專利儲備,比如,蜂窩無線通信、動力電池、自動駕駛、智能座艙等領域,完全有條件建立自我為主的專利池。通過產業(yè)聯盟整合優(yōu)勢專利,既能考慮中國制造業(yè)大國的實際許可費支付能力,又考慮到創(chuàng)新獲得合理的回報,也能在國際談判中以更強大的姿態(tài)發(fā)聲。這或許正是中國車企從“專利被動挨打”走向“規(guī)則制定者”的關鍵一步。
從點狀防御走向體系構建
除了專利糾紛,看似與技術無關的商標也成為企業(yè)海外布局的“隱形雷區(qū)”。蔚來汽車在全球近200個國家和地區(qū)建立了商標監(jiān)測網絡,但仍在2020年遭遇“突襲”。一家阿聯酋企業(yè)搶先在第12類汽車商品上注冊了蔚來的核心商標,甚至連公司域名也一并收入囊中?!斑@事給很多布局海外的車企敲響了警鐘?!逼埐┏探榻B,東南亞、中東等新興市場商標審查相對寬松,且存在“未使用即撤銷”的規(guī)則,這讓車企的商標稍有不慎就可能被輕易攻破。
可以想見,如果不是蔚來及時監(jiān)測到搶注行為并奪回商標權,去年蔚來高調進軍中東與北非市場、在阿布扎比開設首家品牌中心并啟動交付的計劃,恐怕會被扼殺在搖籃里。因此,茍博程建議,車企應該提前布局,利用馬德里體系或單一國家注冊模式,將商標保護網覆蓋核心市場與潛在市場;同時委托專業(yè)機構實時監(jiān)控目標國商標公告,一旦發(fā)現異常立即發(fā)起異議,把風險遏制在萌芽狀態(tài)。
如今,中國汽車“出?!闭瓉碇R產權戰(zhàn)略升級的關鍵節(jié)點。由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知識產權分會提出、中汽知識產權(廣州)有限公司牽頭起草的《汽車企業(yè)出海知識產權風險防范指南》(以下簡稱《指南》)團體標準公開征求意見,旨在為行業(yè)提供一份系統(tǒng)的海外知識產權“作戰(zhàn)手冊”。
王軍雷說,未來,中國汽車企業(yè)應構建系統(tǒng)化的海外知識產權布局戰(zhàn)略,從點狀防御走向體系構建。他稱,《指南》明確提出了出海過程中常見的知識產權風險場景,并相應提出了應對建議措施,旨在幫助企業(yè)在產品研發(fā)、境外展會、海外合作、技術轉讓等關鍵環(huán)節(jié)中,系統(tǒng)識別風險、科學預判布局,切實提升“出?!焙弦?guī)能力與全球市場競爭力。
他建議,企業(yè)在技術層面圍繞新能源汽車“三電”系統(tǒng)、自動駕駛、V2X通信、車載芯片、安全控制、智能座艙等重點技術領域進行深度專利布局,既要有核心專利,也需布局外圍防御型專利,提升整體技術壁壘;在操作層面,企業(yè)應建立“風險分級管理機制”,對不同國家和技術領域進行IP風險評分,結合市場規(guī)模、糾紛頻度、專利密集度等因素分層制定防范策略。同時,建立“知識產權+法務+商務”三位一體的全球運營機制,整合內外部資源、加強動態(tài)監(jiān)測、完善合規(guī)預案,將知識產權真正融入企業(yè)的全球經營戰(zhàn)略中,實現從防御性保護向戰(zhàn)略性運用的躍升。
編輯:喬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