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明星自稱機場邊檢遭刁難 曝光工作人員證件照引發(fā)爭議
6月17日下午4時許,曾軼可在其個人微博賬號“@曾軼可NewestNews”上發(fā)文,稱其在北京首都機場遭到工作人員的刁難,指責工作人員濫用職權,應當受到嚴重處罰。此事引起網民圍觀,部分網民指責邊檢民警執(zhí)法粗暴。另據網傳照片顯示,曾軼可在其博文中曾向邊檢民警“喊話”:“還說我罵你,在你有嚴重錯誤的情況下,我罵你全家又怎樣?!碑斖?/span>11時51分,曾軼可在微博上連發(fā)9張圖片,曝光了邊檢民警個人的證件信息。這一做法引起網絡爭議,相關話題以近300萬的搜索量迅速升至微博熱搜榜第一位。有網民支持曾軼可“維權”,也有網民質疑其利用影響力煽動粉絲進行網絡暴力。
18日上午,部分娛樂賬號和網絡大V關注此事,使得該輿情出現第一次峰值?!?/span>@霜葉”評論稱,“過安檢遮擋面容、不配合工作、辱罵工作人員、在安檢區(qū)違法拍照……我們普通老百姓要是這么做,早就被拘留了。請不要給普通民眾‘藝人可以凌駕法律’的感覺”。媒體報道中,有律師指出,涉事明星的行為涉嫌侵犯邊檢民警的名譽權,情節(jié)嚴重的可能構成誹謗罪。
2. 北京邊檢通報事件經過 “保留追究權力”遭追問
6月19日6時許,北京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官方微博“@北京邊檢”發(fā)布調查通報,還原事件經過,對于曾軼可的侵權行為表示“保留法律追究的權力”。國家移民管理局官方微博隨后轉發(fā)通報并評論稱,“讓執(zhí)法者腰桿更硬,讓守法者心里更暖。國門神圣,法律莊嚴!”“@共青團中央” “@紫光閣” “@警民直通車-上?!钡裙俜劫~號參與傳播擴散,輿情熱度急速飆升,不到兩小時即觸頂,形成第二次峰值。
與此同時,官方處理結果也引起部分輿論不滿。不少網民認為,曾軼可辱罵邊檢民警、破壞邊檢規(guī)定、曝光民警信息,已不能算“情節(jié)輕微”,執(zhí)法部門應追究其違法違規(guī)責任。如“@法醫(yī)秦明”質問:“這樣抗法、辱罵、上網誹謗、泄露民警身份的行為都可以‘保留’法律追究的權利,那什么樣的行為不保留?”還有一些網民轉發(fā)2018年的“女子在首都機場辱罵邊檢民警 涉嫌擾亂口岸秩序被警告并罰款兩千元”舊聞,并在該消息下點名“@北京邊檢”,要求處罰涉事明星。微博上迅速形成熱門話題“#北京邊檢回應曾軼可事件#”,閱讀量目前已達2.7億,“@北京邊檢”的回應微博在當天轉評超過5萬人次。
3. 涉事明星公開道歉未獲認可 部分輿論呼吁官方釋疑
在網民強烈呼聲下,6月19日13時許,曾軼可在其個人微博發(fā)聲,就該事件致歉,承認自己言行失當,并表示“愿承擔后果”。這條道歉微博在發(fā)出當天評論量就突破10萬條,新浪微博話題“#曾軼可道歉#”閱讀量達6.5億。但多數網民并不買賬,質疑其只是迫于輿論壓力道歉,還有網民喊話勸其“自首”。至此,該輿情出現第三次峰值。目前,北京邊檢尚未對其致歉作出回應。
多家媒體就此事發(fā)表評論文章,主要有三個角度:一是批評涉事明星行為,如人民網評論指出,曾軼可通過曝光個人信息的方式,煽動對執(zhí)法人員的網絡暴力,不僅要檢視自身、認識到錯誤,更應該好好補補法律知識;二是認為明星“維權”也需合理合法,公眾人物話語權更應保持克制;三是呼吁官方澄清疑惑,如澎湃新聞等媒體評論指出,面對輿論在事實層面的疑惑,執(zhí)法部門有必要清楚地說明哪些行為是對的,哪些是錯的,沖突時的執(zhí)法錄像若能公布出來,相信更能讓曾軼可心服口服,而圍觀者也能得到有益啟示。截至6月20日12時,與此事相關的新聞1200余篇,新浪微博超12萬條,微信文章3000余篇。
【輿情點評】
該事件發(fā)酵于微博,在微博輿論場上形成爆點,并在主流輿論的推動下,迅速成為全網關注的熱點事件。曾軼可在社交媒體發(fā)文爆料時,該事件并未引起大范圍熱議,關注者以娛樂賬號為主,而真正熱度爆發(fā),獲得大量輿論關注,則是在“@北京邊檢”正式回應后。從數據上來看,以官方回應為界限,回應前微博數據總量1.8萬余條,而回應后12小時內的微博數據量接近9萬條,是前者的四倍多。大量權威賬號轉發(fā)官方通報內容,包括“@共青團中央”“@紫光閣”“@人民日報”“@央視新聞”“@新華視點”等極具影響力的政府機構和媒體官微,“@江寧婆婆”“@江寧公安在線”“@警民直通車-上?!钡染瘜么?/span>V、政府機構賬號也參與傳播擴散,使得話題熱度空前。
……
(全文閱讀請參見《政法輿情》2019年第21期)
法制網輿情監(jiān)測中心 彭曉月
編輯:劉音
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