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曉利
習主席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內(nèi)蒙古代表團審議時強調(diào):“各級領導干部要樹立正確的權(quán)力觀、政績觀、事業(yè)觀,不慕虛榮,不務虛功,不圖虛名,切實做到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百花尚鋪一段錦繡,好鳥且囀無數(shù)佳音?!睂τ邳h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來說,唯有撲下身子、真抓實干,帶頭攻堅克難、擔當作為,才能無愧于新時代、無愧于人民公仆稱號。
特別是當前,我們正奮進在強國強軍事業(yè)的偉大征程上,尤其需要黨員干部大力弘揚民族精神、奮斗精神,在追求大我的舞臺上留下美好的政績政聲、書寫壯美的人生篇章。倘若一味沉溺在物欲名利中不能自拔,必然會走向脫軌越界的不歸路。
為官一任,實干為要。但在怎么干上,不同追求的人有不同的選擇。有的喜歡做“前人栽樹、后人乘涼”的長遠事,追求“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定有我”的境界;有的貪短期之功、圖一時之名,只想當前忽視長遠,追求政績立竿見影。有句古話叫“鐵打的衙門流水的官”,單位、崗位是相對不變的,領導干部卻是流動的,在任期內(nèi)想要取得成績、獲得政績,可以理解、無可厚非;但在短時間看不到明顯政績的情況下,能否踏實肯干、積極作為?反映的是一個人的品行操守、道德境界,還有黨性修養(yǎng)。
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之所以讓萬千百姓“思君夜夜”,在人民心中立起了一座不朽的豐碑,正是因為他深懷一顆為民真情服務、為民激情奮斗、為民深情付出的初心,把人民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堅持“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真正做到了為官一任、造福一方。
《國語》中有一個故事,頗值得黨員干部深思。楚國的斗子文工作出色,政績突出,楚成王時常要給他一些賞賜。一到這個時候,他就逃走,等楚成王不賞賜時再回來。有人對他說:“人生誰不求富,你何必逃富呢?”斗子文說:“從政是為了庇護老百姓,有很多老百姓還那么窮,我去求富,是用老百姓的怨恨來自封,那不是找死嗎!”
古人尚且知道“見欲散施免災”,作為一心為民的黨員干部,更應該懂得這些道理。因此,要堅持實字立身、干字為要,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名利觀,弘揚求真務實、真抓實干的優(yōu)良作風,增強“人格氣場”,提升“魅力指數(shù)”,營造崇尚實干、風清氣正的良好環(huán)境。
實干興邦、實干成才。實干就是要求黨員干部自覺做“老黃牛”式干部,多些真誠和善良、少些虛偽和索取,多些實干和奮斗,把全部精力放在踏踏實實干事創(chuàng)業(yè)上,既做成讓群眾看得見、摸得著、得實惠的好事,又做好為后人作鋪墊、打基礎、利長遠的實事,顯功潛功一起做,苦干實干加巧干,真正造福百姓、惠澤四方。正所謂“政聲人去后,民意閑談中”,一名領導干部離開崗位之后留下什么,群眾都會看在眼里、記在心上。當提及福建東山治風沙,人們就會懷念谷文昌;看到山東壽光的蔬菜,人們自然憶起王伯祥……為官一任,口碑無形。好口碑,源于實績,時光磨不去,風雨蝕不掉,金錢買不來,虛夸騙不來。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從焦裕祿、孔繁森、到鄭培民、谷文昌,一心為民、鞠躬盡瘁,政績百姓贊佩,功勞山河傳頌。美好藍圖、幸福愿景,只有靠實干才能實現(xiàn)。不馳于空想、不騖于虛聲,把政績體現(xiàn)在人民的向往中,把功德樹立于群眾的口碑上,自然就會事業(yè)立得住、百姓記得住。
編輯:廉穎婷
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