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嚴興榮、伍致健報道:“沒有昔日革命前輩的浴血奮戰(zhàn),怎有今朝的幸福日子……”12月初,在湖南省永州市新落成的黨史軍事陳列館內,不少群眾邊參觀邊拍照,在微信朋友圈分享。
永州是一片紅色沃土,早期共產(chǎn)黨員李達、李啟漢、陳為人都是永州人,紅34師師長陳樹湘曾在永州道縣“斷腸明志”。雖然擁有豐富的紅色資源,但永州市區(qū)一直沒有一處能全面系統(tǒng)反映黨史軍史和新時代強軍成就的教育場所。為此,市委市政府與軍分區(qū)研究決定,以承擔軍事歷史展陳建設試點任務為契機,依托軍分區(qū)機關空閑場所,以軍隊主導、地方承建、軍地共享的方式,建設永州黨史軍事陳列館,構建城區(qū)國防教育平臺。
“項目建設涉及軍地,展陳內容涵蓋黨史軍史,需要軍地多部門密切配合,形成合力?!避姺謪^(qū)政委張嘉慶介紹,軍地領導“掛帥”,相關職能部門參與,組成項目建設指揮部。
“陳列館擔負著存史資政育人的作用,內容必須準確,不能出現(xiàn)錯漏。”市委黨史研究室主任李祥紅說,為確保展陳內容翔實準確,項目指揮部組織宣傳、黨校、黨史、文旅等部門對全市183處革命遺址進行全面梳理,摸清紅色資源基本情況、整理相關文獻資料,建立“紅色基因庫”,為陳列館建設服務。
為最大限度發(fā)揮陳列館作用,項目指揮部圍繞展陳內容、展示手段,以問卷調查、軍地代表座談等形式,廣泛征集意見建議。通過公開招標遴選專業(yè)團隊對場館進行規(guī)劃設計,創(chuàng)新展陳形式,靈活應用聲光電等展陳技術,打造沉浸式體驗空間。
“小平臺撐起大舞臺!”看到面積1000多平方米的老舊場所蛻變?yōu)樵煨托路f、功能齊全的現(xiàn)代化陳列館,市國教辦干事王梅感慨道。
走進陳列館,一件件紅軍過境永州時的珍貴文物映入眼簾?!霸谖奈镎骷希覀兂浞职l(fā)揮軍地協(xié)同優(yōu)勢,面向黨政機關、駐軍部隊和社會各界征集文物,得到積極響應,一大批珍貴文物在陳列館‘安家落戶’?!避姺謪^(qū)副司令員黃萍說,市文旅廣體局、市博物館等單位將館藏的一批珍貴革命文物提供給陳列館展出,實現(xiàn)紅色資源共享共用。
同時,經(jīng)過幾輪選拔,4名講解員脫穎而出,轉崗到陳列館工作,用精彩的語言、生動的故事賦予文物“生命”?!懊刻靵韰⒂^的團體和個人很多,我們講解員幾乎連軸轉。雖然辛苦,但大家都感到很光榮、很有意義?!?2月9日,100多名完成軍事比武考核的基干民兵走下比武場、走進陳列館,剛剛結束講解的講解員盤洪卓沒顧上喝口水,又投入工作。“陳樹湘受傷被俘后趁敵人不備,忍著劇痛,從傷口處掏出腸子用力絞斷,壯烈犧牲……”英雄“斷腸明志”的故事讓這些在訓練場上摸爬滾打的民兵紅了眼眶,他們表示一定要傳承紅色基因,爭當新時代民兵尖兵。
據(jù)悉,陳列館目前已接待觀眾3萬多人,團隊預約排到了年底?!榜v地的紅色資源是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富礦?!睆埣螒c說,他們將進一步加強軍地協(xié)作,在黨史學習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和國防教育中盤活用好紅色資源,激勵廣大官兵和民兵積極投身強軍實踐。
編輯:廉穎婷
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