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手机视频,草草草在线视频,www99热,国产成人免费播放,天天干天天操天天搞,国产一区二区在线免费观看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电影

法治號 手機版| 站內搜索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

隱瞞自身殘疾信息入職,是否違約

2024-12-19 11:24:12 來源:法治日報社區(qū)版 -標準+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徐偉倫

通訊員 高天琪 張春城

目前,我國殘疾人總數(shù)超過8500萬,殘疾人群體需要全社會給予充分的尊重、關心和幫助。守護殘疾人的“無障礙”生活離不開法治保障,那么,在家庭生活、勞動就業(yè)以及遺產繼承等方面,我國法律是如何保障殘疾人合法權益的?本期【你問我答】,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的法官對相關問題進行了解讀。

問:員工隱瞞殘疾信息入職,用人單位能否終止勞動合同?

答:殘疾人在參與勞動就業(yè)等方面享有同其他公民平等的權利,實現(xiàn)穩(wěn)定就業(yè)也是殘疾人群體的迫切愿望。勞動合同法規(guī)定,用人單位招用勞動者時,應當如實告知勞動者工作內容、工作條件、工作地點、職業(yè)危害、安全生產狀況、勞動報酬,以及勞動者要求了解的其他情況;用人單位有權了解勞動者與勞動合同直接相關的基本情況,勞動者應當如實說明。該條款是關于勞動者和用人單位有關知情權的規(guī)定,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在雙向選擇的過程中,需對彼此相關情況予以知悉、了解。

為了能招錄到更適合的勞動者,用人單位了解勞動者與勞動合同直接相關的一些基本情況是必要的。用人單位可以對勞動者進行管理,有權了解勞動者的基本情況,但該知情權應當是基于勞動合同能否履行的考量,與此無關的事項,用人單位不應享有過于寬泛的知情權。通常而言,“與勞動合同直接相關”的信息是指與工作崗位相匹配的信息,如教育經歷、工作經驗、技術技能、研究成果等,而婚姻狀況、生育情況與意愿、家庭條件、個人愛好等通常與崗位、工作能力不直接相關的信息,則不屬于勞動者應當如實說明的范圍。

對于殘疾勞動者來說,身體殘疾并不意味著對完成工作有實質性影響。隨著社會越來越重視對個人隱私的保護,在不影響工作的情況下,勞動者可以不主動向用人單位披露身有殘疾的事實,這是現(xiàn)代社會應有的價值理念。

問:殘疾職工在醫(yī)療期內被開除,可否要回病假工資?

答:所謂醫(yī)療期,是指企業(yè)職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負傷停止工作治病休息不得解除勞動合同的時限。醫(yī)療期一般為3個月到24個月,具體期限以勞動者本人實際參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單位工作年限為標準計算。對于處于醫(yī)療期內的勞動者,勞動合同法明確予以保護,規(guī)定用人單位不得依照該法有關規(guī)定即無過失性辭退及經濟性裁員的規(guī)定解除勞動合同。殘疾人保障法規(guī)定,在職工的招用、聘用、轉正、晉級、職稱評定、勞動報酬、生活福利、勞動保險等方面,不得歧視殘疾人。殘疾職工患病期間,依法享有醫(yī)療期及病假工資等合理保障,用人單位應對殘疾人群體給予適當照顧。如在醫(yī)療期內違法解除勞動合同,用人單位除應向殘疾職工支付賠償金外,還需支付剩余醫(yī)療期內的病假工資及醫(yī)療補助費等費用。

除了保障殘疾職工的福利待遇之外,用人單位還應根據(jù)殘疾職工的特點,提供適當?shù)膭趧訔l件和勞動保護,并根據(jù)實際需要對勞動場所、勞動設備和生活設施進行改造?,F(xiàn)實中,曾發(fā)生過用人單位對腿部殘疾職工安排長時間站立工作、撤掉原有工作崗位座椅等情況,這類行為均屬于未提供適當?shù)膭趧訔l件和勞動保護,與社會價值觀相悖。用人單位有吸納就業(yè)的社會責任,對殘疾勞動者更應有必要的包容和支持。

問:殘疾人在繼承時能得到特殊照顧嗎?

答:根據(jù)民法典規(guī)定,同一順序繼承人繼承遺產的份額,一般應當均等;對生活有特殊困難又缺乏勞動能力的繼承人,分配遺產時,應當予以照顧;對被繼承人盡了主要扶養(yǎng)義務或者與被繼承人共同生活的繼承人,分配遺產時,可以多分;有扶養(yǎng)能力和有扶養(yǎng)條件的繼承人,不盡扶養(yǎng)義務的,分配遺產時,應當不分或者少分;繼承人協(xié)商同意的,也可以不均等。

可見,同一順序法定繼承人,在生活狀況、勞動能力和對被繼承人所盡的贍養(yǎng)義務等方面條件基本相同或相近時,繼承份額應當均等。但殘疾人作為特殊困難群體,需要給予特別的保護,保護殘疾人合法權益是整個社會的責任和義務,也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

民法典同時規(guī)定,分割遺產,應當清償被繼承人依法應當繳納的稅款和債務;但是,應當為缺乏勞動能力又沒有生活來源的繼承人保留必要的遺產。在多數(shù)情況下,家庭是殘疾人賴以生存的重要依靠,是殘疾人生活的主要載體。在遺產繼承時,即便未留給殘疾人繼承人遺產或被繼承人債務大于其財產,對生活有特殊困難、缺乏勞動能力的殘疾人在分配遺產時仍需予以適當照顧,可依法確認殘疾人法定繼承人享有必留份遺產,用以保障其今后生活,維護殘疾人合法權益。

我國不僅在法律上有保護殘疾人合法權益的具體條文,而且在司法實踐中,考慮到殘疾人參與訴訟往往面臨著出行難、交流難等問題,為了切實保障殘疾人平等、充分、便利地參與訴訟活動,今年2月,最高人民法院、中國殘疾人聯(lián)合會聯(lián)合印發(fā)了《關于為殘疾人提供更加優(yōu)質訴訟服務的十條意見》,提出完善無障礙設施建設、加強無障礙信息交流等措施,進一步彰顯了在維護殘疾人權益保障上的司法溫度。


編輯:蔣起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