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化綜治中心規(guī)范化建設
□ 本報記者 丁國鋒
□ 本報通訊員 周靜宜 周呂妍
近日,家住江蘇省高郵市甘垛鎮(zhèn)西張村的陳大爺心里一塊大石頭終于落了地。因為村東頭一處雞糞處理廠的異味問題,他和附近幾戶鄰居的生活受到嚴重影響,多次跟廠主溝通無果后,大家一度準備聯(lián)名信訪。
后來陳大爺向村網格員小張反映了情況,沒想到,幾天后小張就組織廠主、鎮(zhèn)環(huán)保辦、綜合執(zhí)法隊和調解員等來到村綜治中心調解室協(xié)調溝通,不到兩個小時就促成廠主同意關停雞糞處理廠并拆除相關設備。目前,該廠已全面拆除,場地清理完畢并進行藥物除臭,周邊空氣質量明顯改善。
這背后,正是高郵市正在運行的“網格+綜治中心”矛盾糾紛全鏈條化解機制在發(fā)揮作用。該機制像一套精密的“城市治理微循環(huán)系統(tǒng)”,讓群眾的煩心事、揪心事能夠早發(fā)現(xiàn)、快響應、真解決。
矛盾早發(fā)現(xiàn)
“網格+綜治中心”矛盾糾紛全鏈條化解機制的源頭活水,來自一處處活躍在基層的“毛細血管”。網格員小吳對此深有體會,他的工作不再是簡單的信息登記,而是每天帶著“找事”的任務去巡查。網格員穿梭在千家萬戶的一串串腳步,織成了無形的“防護網”,讓矛盾產生的苗頭無所遁形。
“有一次,我在巡查時發(fā)現(xiàn),村民老張因家里菜地被破壞跟高壓塔基施工人員發(fā)生口角,眼看就要動手,我趕忙勸解并聯(lián)系項目經理向老張保證進行賠償,矛盾當場得以平息。這種小事如果不及時處理,可能成為一場更大糾紛的導火索?!毙钦f,發(fā)現(xiàn)問題,能現(xiàn)場勸解的當場就辦,辦不了的,指尖一動,信息立刻上報。
這張“網”還在不斷擴展。社區(qū)里的老黨員、熱心志愿者,甚至穿行在大街小巷的外賣騎手和快遞員,都被發(fā)展成為捕捉社情民意的靈敏觸角。前不久,正是一位外賣小哥在送餐時,發(fā)現(xiàn)某棟樓里有兩戶人家因為樓道堆物問題劍拔弩張,他迅速聯(lián)系網格員和物業(yè)人員上門,一場潛在的激烈沖突消弭于無形。
解紛有章法
矛盾上報后,相關信息會進入一個設計精巧的“分流器”和“處理器”——“四級調處”體系。
“這就像一個治理‘金字塔’。”高郵市綜治中心負責人說,塔基是網格,處理像鄰里口角這樣的“微矛盾”;往上是村社區(qū),解決網格上報的“小糾紛”;再往上是鄉(xiāng)鎮(zhèn),調處村社區(qū)難以解決的“硬骨頭”;塔尖是市級,專攻跨領域、跨部門的“疑難雜癥”。每一級都有明確的處理時限,確保矛盾不滯留、不升級。
如果調解失敗了怎么辦?該機制還內置一道“三層過濾”的法治路徑。“我們鼓勵‘調解優(yōu)先’,但這不等于和稀泥?!备哙]市綜治中心負責人解釋說,對于調解不成的,明確引導當事人走仲裁、行政復議或訴訟等法定程序;對于無法導入上述程序且當事人堅持信訪的事項,信訪部門受理后轉交有權處理的機關、單位,通過信訪程序依法辦理,確保每個矛盾都能找到最適合的解決出路。
結案顯溫度
走進高郵市綜治中心指揮大廳,各類矛盾糾紛數(shù)據(jù)在巨大的電子屏幕上實時滾動、一目了然。這里,就是整個機制的“智慧大腦”。
“從矛盾被發(fā)現(xiàn)的那一刻起,它在系統(tǒng)里就生成一個唯一的‘身份標識’?!逼脚_管理員一邊演示一邊介紹說,“每個案子現(xiàn)在在哪個層級、由誰在處理、用了多長時間、處理結果如何,我們全程跟蹤,直到最終‘銷號’。”
據(jù)介紹,結案并不代表服務的結束。線上,市級回訪專員會進行電話回訪;線下,網格員會再次上門,像老朋友一樣聊聊近況。這種“雙線回訪”確保了案結事了。
自高郵市“網格+綜治中心”矛盾糾紛全鏈條化解機制全面推行一個多月以來,已通過網格層面排查并上報矛盾糾紛1019件,成功化解923件,化解率90.6%。如今,基層網格員隊伍這張看不見的“網”和綜治中心這座矛盾化解“驛站”,正悄然改變著城市的治理生態(tài)。
編輯:高弼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