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春 通訊員 王文琪
近日,北侖法院法治副校長牽手法治小記者系列專場活動溫情上演,3名法治小記者和來自北侖區(qū)岷山學(xué)校的30余名五年級學(xué)生走進寧波市北侖區(qū)人民法院,從莊嚴肅穆的庭審現(xiàn)場到妙趣橫生的模擬法庭,從干貨滿滿的對話會到家校共育的分享會,大小朋友們在沉浸式體驗中收獲別樣的法治回憶。
法治小記者李慕涵:以前覺得法律離我們好遠,都是大人的事,但這次參觀,特別是穿上法袍那一刻沉甸甸的感覺,讓我懂了點別的。法官這工作,遠不只是敲敲法槌那么威風(fēng),更多的是背后那份沉甸甸的責任、對證據(jù)的較真和對公正的堅守。
法治小記者張鈺淑:這場法院參觀之旅,在我心底播種了一顆法治的種子。我愿化作法律的守護者,用行動守護這神圣的正義之光,照亮身邊的每一個人。
法治小記者付雨桐:站在法院門口,我便處于公理之下。幾天的法院之旅為我敲開了未知的大門,領(lǐng)略了法律的獨特魅力,感受到了法律從業(yè)者的正義細致。我將始終向他們看齊,向法治看齊。
庭審旁聽:觸摸司法的溫度與力量
上午9點,北侖法院第二審判庭內(nèi)氣氛莊重,一危險駕駛罪案件庭審正如期開展。旁聽席上,孩子們屏息凝神,隨著法槌起落感受著法律的威嚴,聽著看著案件審理的每一個細節(jié),悄然明白“守法”二字的分量。
“剛才聽您提到我們的未成年人審判子品牌叫‘護青陽’,什么是‘護青陽’呀?”
“青陽,是春天的雅稱,也比喻青少年,我們刑事審判工作要堅持“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針和“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通過在庭前、庭中、庭后和判后構(gòu)建“1435”工作規(guī)程,最大限度幫助罪錯未成年人改過自新,回歸正途?!北粏柤啊白o青陽”未成年人審判品牌時,刑庭法官齊琦就“1435”刑事審判工作模式回答法治小記者付雨桐的提問。
模擬法庭:小身影演繹大擔當
庭審結(jié)束后,北侖法院第二審判庭立刻化身為“實踐課堂”。孩子們開展模擬庭審,“小法官”“小公訴人”“小辯護人”們穿上專屬職業(yè)裝,有模有樣地完成法庭調(diào)查、法庭質(zhì)證、法庭辯論等環(huán)節(jié)。稚嫩的聲音一句句念出規(guī)范的法律用語,認真的模樣里藏著對公平正義的向往。
“法袍好沉啊,我以后也要成為一名法官,穿上法袍敲響法槌。”法治小記者張鈺淑輕聲對法治副校長說。
法治對話:“面對面”法律答疑
“遭遇校園欺凌怎么辦?”
“網(wǎng)絡(luò)沉迷會有什么法律后果?”
模擬法庭結(jié)束,北侖法院第二審判庭里熱鬧非凡?!扒嚓枂柗ā狈ㄖ涡∮浾邔υ挄缙陂_啟,3名法治副校長與孩子們對面而坐,小記者們大膽開麥。
“什么是‘侖小豸’?”
“‘侖小豸’未成年人普法品牌是我院打造的‘豸護未來’成年人司法工作品牌的一個子品牌,我們精心挑選35周歲以下、法律業(yè)務(wù)精湛的干警小哥哥、小姐姐擔任法治副校長,組建‘侖小豸’青年普法志愿隊,通過創(chuàng)新普法方式方法,提升未成年人法治意識,持續(xù)加強法治宣傳教育工作?!?nbsp;
針對小記者們的提問,法治副校長們用通俗的語言一一解答,身為法警的法治副校長李淼還上手演示警務(wù)裝備,將專業(yè)法律知識化作孩子們能聽懂看懂的“成長指南”。
法院探秘:解鎖“法治基地”的隱藏故事
對話會結(jié)束后,干警帶領(lǐng)孩子們深入探索法院的各個角落。院史館里,泛黃的文書、老照片訴說著司法歷史的變遷;未成年人工作室里,溫馨的布置讓孩子們感受到司法對少年兒童的特殊呵護。一路走、一路聽,孩子們不僅認識了法院的各處功能,更讀懂了“法治守護美好生活”的深意。
家校共育:為成長撐起“法治保護傘”
華燈初上,“豸護未來 家育同行”專場活動在北侖法院溫暖開講。法治副校長劉葉思結(jié)合北侖法院工作實際,詳細解讀家長在家庭教育中的法律責任與義務(wù);心理教師司馬朝芳則從科學(xué)育兒角度,分享如何引導(dǎo)孩子健康成長。
圓桌旁,家長們認真聆聽、積極互動,法治宣傳展板與未成年人保護宣傳冊成為“課后延伸”的好幫手。這場跨越“家庭”與“司法”的對話,讓家校社協(xié)同育人的紐帶聯(lián)結(jié)得更加緊密。
此次活動是寧波中院與法治日報聯(lián)合舉辦“法治副校長牽手法治小記者”甬法專場系列活動的一部分,未來,北侖法院將繼續(xù)以打造“豸護未來”未成年人司法工作品牌為契機,用專業(yè)法治力量護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長,讓法治的陽光照亮每個孩子的童年!
編輯:梁夢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