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潘從武 通訊員 王秀麗
喀喇昆侖高原常年被冰雪覆蓋,凜冽的寒風如同利刃般切割著裸露的巖石,湛藍的天空與連綿的雪山形成鮮明對比。
這里除了呼嘯的風聲,幾乎聽不到任何生命的聲響,仿佛整個世界都被冰封在亙古的寂靜之中。
在巍巍昆侖山脈的褶皺里,矗立著一個呼吸都帶著重量的名字——賽圖拉。
有“新疆南大門”之稱,平均海拔4300多米的新疆和田邊境管理支隊賽圖拉邊境派出所,扼守著通往中亞的古道,作為古絲綢之路南道的咽喉要地,這里具有重要的地理和戰(zhàn)略價值。
在這片含氧量不到平原40%的“生命禁區(qū)”,一群操著南腔北調(diào)的身影,在這里踩出深淺不一的足跡,用赤誠的心守護祖國邊境安全穩(wěn)定。
青春在荒原重鑄價值
喀喇昆侖的雪峰刺破云層,早上6點,零下25℃的寒氣凝結在剛剛出警返回車輛的擋風玻璃上,羅瑞用凍得通紅的手抹開冰霜,車窗外,警燈劃破墨藍色天幕,呼嘯而過的風聲裹挾塵埃與雪粒透過車燈的光柱肆意飛舞。
這是羅瑞在賽圖拉邊境派出所工作的第二年。
“喀喇昆侖的狂風撲面而來,我舔了舔干裂滲血的嘴唇,咸腥味混著沙塵嗆進喉嚨,邁步像踩進棉花,心臟在肋骨間狂跳。”這是羅瑞初到賽圖拉時的場景,也是喀喇昆侖高原送給這個24歲湖南伢子的第一份“禮物”。
“就這個娃娃?”羅瑞清楚地記得,初來時群眾眼中明晃晃的疑慮如芒刺在背。
在調(diào)處一起涉及牛羊買賣的經(jīng)濟糾紛中,賬目不清,承諾不明,爭執(zhí)雙方在狹小的帳篷里吵得面紅耳赤。
年長者不耐煩地揮手:“叫你們領導來!娃娃懂什么?”羅瑞沒有爭辯,只是盤腿坐在氈毯上,將皺巴巴的欠條和模糊的賬本攤在膝頭,一頁頁比對,手指劃過模糊的數(shù)字,目光沉靜如湖。他耐心解釋合同法的條款,結合當?shù)亟灰琢晳T,給出合理的解決方案。
羊群陷進泥沼,他二話不說卷起褲腿踏入沒過膝蓋的泥漿,每一次深陷再拔起都耗盡力氣,直到最后一只羊羔濕漉漉地被托上堅實土地。
牧民眼含熱淚,那一聲含混著泥土味的“羅警官”,徹底打破了橫亙在他與群眾之間的偏見壁壘。
“這信任不是憑空而來,是我在泥沼中跋涉、在烈日下傾聽、在每一個微小承諾中一點點積累的?!绷_瑞拍著胸脯驕傲地說。
面對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和群眾的質(zhì)疑,這個湖南伢子用身上特有的真誠和韌勁,揭下了群眾對“00”后的刻板標簽,用理想和責任,重新定義青春的價值!
除夕夜,羅瑞與父母的視頻通話中,母親驚呼:“你嘴角怎么全是血痂?”他憨憨一笑:“吃辣椒嗆的?!贝巴猓脑M頭,星河正傾瀉如瀑。
此心安處是吾鄉(xiāng)
今年32歲的安徽銅陵小伙兒杜偉,從2012年參軍入伍就下定決心,要到祖國最艱苦的地方衛(wèi)國戍邊。
回憶起自己初到賽圖拉的日子,杜偉坦言,最難熬的不僅是和南方地區(qū)天壤之別的氣候環(huán)境,還有一種從未有過的遠離家鄉(xiāng)、遠離親人的孤獨感,好在母親的支持成為他漂泊異鄉(xiāng)的精神支柱。
作為家里的獨子,他時常會在夜深人靜時,想起自己遠在安徽的母親。時光匆匆而過,高原的風雪吹散了這個年輕人身上曾有的稚氣與青澀,將他的臉雕刻得愈發(fā)棱角分明。從戍邊戰(zhàn)士到移民警察,他說他對腳下的土地越熟悉,就越眷戀。
“此心安處是吾鄉(xiāng),和群眾打交道的這些年,我早就把他們當成親人?!庇捎诟咴t(yī)療條件有限,看病就醫(yī)成了轄區(qū)群眾的一大難題,杜偉便憑借自己在部隊擔任衛(wèi)生員的經(jīng)驗優(yōu)勢,先后提議成立“高原救助站”“昆侖義警隊”,免費為轄區(qū)群眾看病送藥,獲得群眾紛紛點贊。
在一次前往駐地學校宣講的過程中,他與當時正在教小朋友彈鋼琴的麥迪乃姆·阿卜力孜一見鐘情,并在2021年喜結連理。
“他很有責任心,跟他在一起很有安全感,結婚后他也總是親自給我做飯,給我吹頭發(fā),真的很幸福。”說到這里,麥迪乃姆喜悅中流露出害羞的神色。
由于工作的特殊性,杜偉在家陪伴妻子的日子屈指可數(shù)。
“我只希望他能夠平安歸來,我會努力幫他照顧好家人,做他身邊最堅強的后盾。讓他可以安心地守護群眾,守護祖國的大好河山?!闭f到這里,麥迪乃姆眼里滿是對愛人工作的支持與理解。
正是因為有愛人的理解,母親的支持,杜偉才能背對親人,面向群眾,用真情換真心,先后榮立個人二等功1次,獲評全國移民管理機構“崗位建功新警標兵”,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民族團結一家親”先進個人、新疆邊檢總站“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十佳戍邊民警”、自治區(qū)“先進工作者”。
十年風霜寫忠誠
伴隨著清晨的陽光,過往車輛正緩緩駛?cè)胭悎D拉邊境警務站。身著藏藍色春秋執(zhí)勤服的身影,如扎根雪域的勁松挺立在車輛查緝崗位上。
殷歡笑——在高原上堅守了整整十年的“老班長”。利落的寸頭上短發(fā)倔強地直立著,仿佛抵御著十年風霜。黝黑的皮膚經(jīng)歷了風吹日曬的洗禮。他目光如炬,專注地審視著前方,沉穩(wěn)的氣場仿佛讓呼嘯的寒風都為之一滯。
十年間,殷歡笑見證著賽圖拉的變化:當嶄新的營房取代了破舊的老哨所,供氧設備成為標配,穩(wěn)定的網(wǎng)絡信號讓他與千里之外的江蘇家人“面對面”成為可能,巡邏裝備更是今非昔比。
“現(xiàn)在所里的工作和生活條件越來越好?!痹谒磥?,這片曾經(jīng)陌生的凍土,已深深融入他的血脈,成為刻骨銘心的“第二個家”。
可高原的考驗遠不止環(huán)境。持續(xù)的高反侵蝕著這位“老班長”的身體,睡眠差、記憶減退早就成為家常便飯,出任務時不小心落下的腰傷也成為歲月留給他的印記。
“閨女第一次上學。她媽媽給我發(fā)視頻,小小的個子,背著個大書包,走進校門還回頭招手。當時我正在邊境巡邏的路上,信號斷斷續(xù)續(xù),看著那個小小的身影消失在畫面里,我的眼淚唰就下來了?!?/p>
“爸爸這個角色,我缺席得太多。由于工作的特殊性,我沒有陪孩子過一次生日,沒參加過他們的家長會,甚至孩子生病住院也只能在電話里干著急。”
聊到家庭,他心里滿是愧疚。但是,堅守的背后,是信念和戰(zhàn)友給了他更多的力量!
“信念就是肩上這擔子;戰(zhàn)友那是過命的交情:難受了、想家了,兄弟們互相打氣、開個玩笑,苦日子也能咂摸出甜味。”
這份堅守,也得到了遠方家人的理解與支持。女兒畫筆下的“穿軍裝的爸爸”,兒子口中“最厲害的人”,妻子告訴孩子們“爸爸的工作很重要”,這些都成為殷歡笑心中最溫暖的慰藉和繼續(xù)前行的力量。
除了他們,這片雪域高原上還有更多的戍邊民警,如同他們一般,用滾燙的熱血,在空氣稀薄的高原,在凍土如鐵的山川,在陽光刺眼的哨位,用無聲的堅守,訴說著對祖國最深沉的告白。
他們的故事,是平凡的血肉之軀,在生命禁區(qū),書寫下的關于信仰、責任與堅守的傳奇……
編輯:李紀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