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羅莎莎 通訊員 楊賽南
“免費領98萬元‘扶貧款’,國家隱形富民政策,不用繳任何費用,只需提供銀行卡審核?!边@樣“天上掉餡餅”的好事難免讓人心動,殊不知已落入犯罪分子精心編織的“洗錢”陷阱。2025年7月23日,經江蘇省南通通州灣江海聯(lián)動開發(fā)示范區(qū)人民檢察院提起公訴,法院以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判處被告人李某有期徒刑一年二個月,緩刑一年六個月,并處罰金3000元?!?/p>
2024年11月,李某在朋友江某推薦下下載了一款“鄉(xiāng)村振興”軟件,參加所謂的“扶貧款”項目。登錄軟件后,一位李老師給李某發(fā)來信息,聲稱該項目是國家隱形富民政策,只有通過朋友介紹才能加入,系統(tǒng)審核通過后只要“包裝流水”就能發(fā)放98萬元。李某半信半疑地提交了自己的資料,沒想到第二天就通過了審核。李老師還將李某拉入軟件內的群聊,看到有人說已經拿到“扶貧款”,李某對此更加深信不疑,立即提供了自己的三張銀行卡?!?/p>
不久后,李老師便聯(lián)系李某“包裝流水”,要求李某收到錢后根據(jù)安排立即取款,并轉入指定的銀行賬號。為了應對取款時銀行工作人員的詢問,李老師不僅告知了李某匯款人的基本信息,還指示李某偽造與匯款人之間的微信聊天記錄,并提供虛假的匯款人電話號碼,以備不時之需?!?/p>
2024年11月20日,李某第一次取款時,銀行工作人員不僅詢問了轉賬人情況,還仔細告知李某所謂的包裝走流水、參與扶貧款項目等都可能涉嫌犯罪,李某當場簽署了告知書和承諾書??墒牵y行工作人員的提醒并沒有讓李某足夠警惕、迷途知返。后來,李某還陸陸續(xù)續(xù)幫助轉移了不少資金,徹底淪為了“工具人”。
2024年12月初,公安機關接被害人報案后,通過轉賬記錄鎖定李某,李某接到電話后遲遲不敢去公安機關接受調查,反而主動聯(lián)系李老師讓其支招。李老師不僅教唆李某閉口不言,刪除所有的聊天記錄、圖片等,還將李某軟件賬號刪除,切斷了一切聯(lián)絡渠道。至此,上家成功“隱身”,而李某非但得不到“扶貧款”,反而淪為幫兇需要承擔刑事責任?!拔抑肋@個事情不正常,特別銀行提醒以后我心里也很慌,但想著我只是取個錢,還能拿點好處費,就有了僥幸心理。當時就像被洗腦了,一心想著盡快拿到扶貧款,現(xiàn)在我后悔不已。”李某哭著說道?!?/p>
經查,李某在明知是犯罪所得的情況下共轉移資金15.8萬元,獲利1400元。今年7月,檢察院以李某涉嫌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向法院提起公訴。近日,法院經審理作出上述判決。
編輯:梁夢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