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梁平妮
在山東省菏澤市鄆城縣張營街道小屯村,有這樣一群人——他們走街串巷,既是政策宣傳員、矛盾調解員,也是民生服務員,更是反邪教斗爭的“前哨兵”。他們有一個親切的名字“胡同管家”。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小屯村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創(chuàng)新推行“1+5+N”胡同管家模式,將反邪教工作融入日常服務,走出了一條新時代鄉(xiāng)村善治之路。
小屯村人口多、胡同密,老年人占比高,信息閉塞,易成為邪教滲透的“薄弱點”,如何破解?該村黨支部在鄆城縣委政法委和張營街道黨工委指導下,于2020年2月起探索“1+5+N”胡同管家治理模式,即村黨支部書記負總責,統(tǒng)籌全局;每名支部委員聯(lián)系5-6條胡同,責任到人;黨員、紅白理事會成員、“五老”、志愿者等多方社會力量聯(lián)動,組建30余人的“胡同管家”隊伍。這一模式,讓黨組織的“神經(jīng)末梢”真正觸達群眾家門口,也為反邪教工作注入了強大動能。
宣傳“接地氣”,讓反邪知識“入腦入心”。“邪教不種地、不干活,專騙老人錢!”“打著‘消災祈?!钠焯?,實則是精神控制!”在小屯村的胡同里,時常傳來這樣通俗易懂的“大白話”?!昂芗摇崩米咴L、聊天、廣場活動等契機,用群眾語言講清邪教危害。通過大喇叭廣播、胡同課堂、發(fā)放宣傳頁、案例分享等形式,讓反邪知識“飛入尋常百姓家”。針對老年人、殘障人士等重點群體,開展“一對一”宣講,確保不漏一戶、不落一人。
巡查“全天候”,做群眾身邊的“觀察哨”。“我們每天都要走一遍,看有沒有貼小字報、發(fā)傳單,有沒有人組織神秘聚會?!焙芗依羁邦I說。他們實行“每日巡查+隨叫隨到”機制,重點關注獨居老人、精神異常人員、異常聚集等情況,一旦發(fā)現(xiàn)疑似邪教活動,立即上報街道綜治中心,實現(xiàn)“早發(fā)現(xiàn)、早干預、早處置”。近年來,已成功制止多起非法傳教行為,協(xié)助公安機關依法處理相關線索,切實把風險隱患消除在萌芽狀態(tài)。
服務“暖民心”,用真情擠壓邪教空間。胡同管家不僅“管事”,更“走心”。他們幫助困難群眾申請低保、調解家庭糾紛、組織文化活動,用實實在在的服務贏得群眾信任。村民李明欽一家五口,三人患病,生活困難。胡同管家在走訪中發(fā)現(xiàn)后,及時幫助其兩個家人辦理低保,每月增加682元生活保障?!岸嗵澚斯芗?,我心里才踏實了?!崩蠲鳉J感激地說。婦女志愿者服務隊還定期為孤寡老人洗衣做飯、打掃衛(wèi)生,讓溫暖在胡同間傳遞。
小屯村已實現(xiàn)連續(xù)三年未發(fā)生邪教組織進村事件,無邪教宣傳品張貼、無非法集會,村民無一人參與邪教活動。群眾安全感、滿意度連續(xù)三年位居全縣前列,小屯村被評為“縣級平安示范村”“基層治理先進村”。
據(jù)介紹,目前,胡同管家模式已經(jīng)在全縣推廣,各鄉(xiāng)鎮(zhèn)(街道)建立了22個“胡同管家”服務站,“胡同管家”黨建服務平臺成為了農(nóng)村基層治理的“專軌快線”,結合實際探索“黨建+網(wǎng)格+志愿”治理模式,推動反邪教工作向基層延伸、向末端發(fā)力,形成了“小事不出胡同、大事不出村”的基層治理新格局。
編輯:遲明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