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藝茗
近日以“數字經濟新紐帶 共拓合作新空間”為主題的2025上合組織數字經濟論壇在天津舉辦,與會嘉賓圍繞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數據流通交易、人工智能應用、智慧城市建設、數字人才培養(yǎng)培訓等領域的發(fā)展與合作進行交流,其間一系列新成果的落地,標志著一條連接各國的“數字紐帶”正日益堅韌。這不僅是區(qū)域經濟合作的深化,更重要的是,它孕育實踐了一種以包容、開放、共贏為特征的數字治理新范式,為彌合全球數字鴻溝提供了寶貴啟示。
2025年7月11日,與會嘉賓在互動體驗區(qū)與多維觸覺人形機器人同步互動。當日,主題為“數字經濟新紐帶 共拓合作新空間”的2025上合組織數字經濟論壇在天津舉行。 CFP供圖
這條“數字紐帶”的獨特價值,首先源于其堅實的共識基礎。上合組織是世界上人口最多、幅員最為遼闊的地區(qū)合作組織,未來數字經濟發(fā)展空間巨大,合作前景廣闊。面對阻礙全球數字經濟合作的藩籬,上合組織國家明確發(fā)出了“加強數字化領域全面合作,縮小經濟發(fā)展的數字鴻溝”的共同聲音。這一共識植根于“上海精神”中“謀求共同發(fā)展”的理念。這種以合作為前提、以平等為準繩、以共享為目的開展數字經濟合作的共同理念,為打破技術壟斷、抵制數字壁壘提供了強大的道義和行動力量。
正是在這一理念的引領下,上合組織的數字合作展現出一種“互補共生”的鮮明特質,各方都能在合作中找到并發(fā)揮自身的比較優(yōu)勢,形成一個高效聯動的有機整體。從基礎設施建設到產業(yè)應用、從國際數據標準規(guī)范到數字技術人才培養(yǎng),各國共識不斷加深,合作方式不斷創(chuàng)新,為區(qū)域經濟協調發(fā)展注入新動力。更為可貴的是,這種合作愿景已結出累累碩果,將包容性發(fā)展的藍圖穩(wěn)步轉變?yōu)榛菁案鲊癖姷默F實。
在吉爾吉斯斯坦,中企參與建設的5G網絡覆蓋主要城市,助力當地互聯網普及率從43%提升至70%以上;在塔吉克斯坦,中塔合作的數字醫(yī)療平臺實現遠程會診全覆蓋,惠及偏遠地區(qū)民眾;中國在上合組織國家已建成10個魯班工坊,數字人才培養(yǎng)學歷教育與職業(yè)培訓緊密結合……
多年的實踐形成了中國—上合組織國家數字經濟合作典型案例,上海合作組織國家共建的數字產業(yè)園區(qū)涵蓋農業(yè)科技、跨境貿易、技術轉化、智慧制造等多領域。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大數據合作中心的設立是重要里程碑。中心自啟用以來,積極推動上海合作組織國家在數字經濟領域的合作:中國與烏茲別克斯坦、柬埔寨等國推進聯合研究;開展8期“上合之樹”數字技術培訓,為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20多個政府部門、企業(yè)、高校等累計培訓學員770余人次,助力提升區(qū)域數字人才儲備能力。
“數字經濟是新時代的絲綢之路,發(fā)展數字經濟是我們的共同愿景?!卑<靶姓l(fā)展部前部長、蘇伊士運河經濟區(qū)原主席艾哈邁德·達維什說,“上海合作組織提供了一個共同構建由技術驅動、智慧引領、以公平為基石、惠及所有人數字未來的平臺。”“本次論壇為上海合作組織國家的數字經濟發(fā)展與合作提供了重要機遇,將推動上海合作組織整體團結發(fā)展?!鄙虾:献鹘M織實業(yè)家委員會執(zhí)行秘書長謝爾蓋·卡納夫斯基說。
“中國已成為中亞地區(qū)在數字經濟發(fā)展領域最重要的合作伙伴,與中國及其他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的數字合作正成為中亞各國實現數字化轉型的重要路徑?!睘跗潉e克斯坦中亞國際研究所歷史文化遺產和人文研究部主任達尼亞爾·庫爾班諾夫表示,烏茲別克斯坦正全力推進信息基礎設施現代化及人工智能應用,通過雙邊機制、中國—中亞合作機制以及上海合作組織等多個平臺,中亞國家與中國開展的合作正在成為推動中亞地區(qū)數字化轉型的關鍵動力。
“和羹之美,在于合異?!鄙虾辖M織各國凝聚的合作共識,無疑將為彌合全球數字鴻溝提供更為持久的動力。盡管前景廣闊,上合數字合作仍面臨現實阻力,比如成員國間數字支付體系尚未貫通、美西方技術封鎖帶來的供應鏈風險等。展望未來,中國將繼續(xù)與上合組織伙伴一道,以互信為橋、以共贏為舟,為建設一個更加包容普惠的數字世界、推動構建更加緊密的上合組織命運共同體貢獻力量。
大家齊心協力,相信這條“數字紐帶”必將更加堅韌和寬廣!
編輯:劉海濱